在中国,有一座特殊的监狱,就是被称为“中国第一监狱”的秦城监狱。
它不仅在设施上与普通监狱有所不同,连管理人员的选拔标准也格外严苛。
想要进入这里工作,必须经过层层筛选,专业知识、背景审查、基层经验缺一不可。
这里都有什么犯人?
秦城监狱的历史背景
在1954年后,全国六个大区的战犯管理处相继撤销,战犯管理逐步向集中化迈进。
当时,战犯的数量较多,尤其是那些在战争中犯下严重罪行的主要战犯,按照新的安排被集中押往北京的“功德林”监狱。
这座监狱的建立本就具备特殊的意义,它专门用来关押重要战犯,并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改造。
而此时,抚顺战犯管理所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改造基地则被保留下来,主要负责一些战犯的日常改造工作,起到了补充作用。
随着全国战犯被陆续集中到功德林监狱,各种新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,首先就是监狱空间的不足。
战犯数量激增,监房里的拥挤情况愈发明显。
原本设计时每间牢房所能容纳的犯人数量已经超出负荷,许多战犯不得不被安置在临时加设的床位上。
当时的功德林监狱不仅关押中国的主要战犯,还有部分外籍犯人和特殊罪犯。
外籍战犯的管理又是一大难题,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和生活习惯的差异,管理人员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协调。
在饮食、卫生、学习改造等各个方面,管理层都不得不进行细致的安排,以确保不同群体之间的秩序不被打破。
面对这些问题,功德林监狱的管理者开始感受到压力,他们需要在拥挤的空间内维持秩序,确保犯人的日常管理不会出现差错。
监狱里每天的例行检查成为了重要的环节,管理人员需要逐一核对各个监房的人数,确保没有异常情况发生。
秦城监狱选址与建设
1955年秋,公安部政治保卫局直属一处处长姚伦接到了罗瑞卿部长的指示,要求为新监狱寻找合适的选址,解决战犯和特殊犯人的集中关押问题。
这项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为此,姚伦立即与办公厅副主任于光文、秘书朱慧展开了紧张的选址工作。
当时,北京市内已经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满足新监狱的选址标准。监狱必须远离市区,既方便管理,又能够保证关押安全。
因此,三人从市郊开始逐步考察,一处接着一处地排查,经过多地实地勘察,走访数十个村镇,依然没有找到理想之地。
有的地方靠近村庄,人烟密集,显然不合适;有的地方交通闭塞,后续管理起来不方便;还有一些地方地形复杂,难以进行封闭式的监控管理。
姚伦等人需要对地理、环境、交通等条件进行详细评估,每到一处都要反复测量、记录,还与当地干部进行沟通,询问详细的地理情况。
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奔波,他们逐渐将视线集中到了北京西北方向。
昌平县一带地势平缓,山峦起伏,有大片人烟稀少的荒地,其中小汤山镇附近的秦城村引起了他们的注意。
这里依山傍水,背靠燕山山脉,与十三陵一带的地理环境相连,除了自然景观优美之外,这里的地形也极具封闭性,符合监狱的安全标准。
姚伦、于光文和朱慧三人再次前往秦城村进行了详细考察。
这片区域地势开阔,没有大片农田,建设空间充足,而且周围的环境安静,与城市的繁华和喧嚣隔绝开来,给人一种自然宁静的氛围。
尽管秦城村当时的环境十分荒凉,山坡上长满了杂草,时常有野狼出没,甚至还有一些荒废的旧屋和无人耕种的土地,但姚伦却认为,这里恰恰是理想之地。
环境的荒凉意味着这里没有外界干扰,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监狱的封闭性和安全性。
经过反复研究与综合评估,姚伦将选址报告递交给了罗瑞卿部长。
在报告中,姚伦详细列出了秦城村的地理优势:远离城市、环境封闭、地势有利于监控,同时也分析了初期荒凉带来的施工困难。
罗瑞卿阅后表示认可,并最终拍板同意将公安部直属监狱建在秦城村。
至此,这座位于北京市昌平县的小汤山镇附近、隶属兴寿镇秦城村的监狱开始进入建设筹备阶段。
1960年,秦城监狱的修建正式启动,得到了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。
彼时,中苏关系尚未破裂,苏联方面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。
新监狱建成后,因其地名秦城村而被人们习惯称为“秦城监狱”。
秦城监狱与高级别官员服刑现状
根据统计数据显示,从2004年至2014年间,全国被查处的副省(部)级及以上高官超过100人。
这些被查处的官员,处理结果各不相同,但大多数均被判处较重的刑罚。
具体来看,8人被依法执行死刑,占总数的极小比例。除此之外,被判死缓的比例为11%,无期徒刑占比8%,有期徒刑10年以上的占21%,而有期徒刑10年及以下的比例为15%。
被判处以上刑罚的高级官员中,大部分人被关押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县的秦城监狱。
这座监狱是中国唯一一座直属公安部管理的监狱,也是全国关押高级别犯人及特殊案件涉案人员的重要场所。
以部分典型案例为例,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于2006年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查处。
2008年,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,后被送往秦城监狱服刑。
陈良宇案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,是首个因违纪违法被查处的在职政治局委员,案件的办理过程备受监督。
原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也是被关押在秦城监狱的高官之一。
李纪周在1999年因受贿、滥用职权等严重违法行为被查处,最终被判处死缓。
李纪周作为公安系统的重要领导,涉案金额巨大,案件的曝光也震动了当时的社会,成为反腐败斗争中的一大标志性事件。
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同样因违法行为被送入秦城监狱服刑。
邱晓华曾在统计系统担任重要职务,但2006年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查处,成为首个因违纪落马的正部级高官。
秦城监狱的特点与设施
如今的秦城监狱,关押的是高级别的受刑人员,因此管理上格外严格,设施配置也有独特之处。
每间监室的面积约20平方米,这在监狱系统里算是较大的空间了,但条件依然严肃而克制。
每间牢房里,固定的设施仅包括一张矮床,这张床距地面只有一尺左右,设计如此之低,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犯人利用床铺自残,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床的用途,只能用来睡觉。
白天,犯人不能随便躺在床上,床铺也成了犯人唯一的“座位”,因为牢房里没有椅子。
需要写“交代材料”时,狱方会临时送进一张小学生式的单人课桌,桌子简单且功能单一,显得有些突兀,但凳子是永远没有的。
牢房的墙壁也是特制的,和普通水泥墙不同,这些墙壁经过特殊处理,可以有效防止犯人自残,比如撞墙自杀。
这类设计极为细致,甚至连牢房内的所有设施,包括床、桌子、卫生间、甚至墙角,所有棱角都被打磨成了圆形,完全消除了潜在的危险。
牢房内一般设有写字台、卫生间、坐式马桶,有些房间甚至配备了洗衣机。
不过,这些设备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,不代表生活舒适。
犯人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可以看电视,但电视播放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,多以新闻和教育类节目为主,娱乐性几乎为零。
关押在秦城监狱的犯人,日常活动和生活都受到严格控制。
24小时的监控无处不在,从监控摄像头到管理人员的巡查,确保犯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范围之内。
晚上就寝时,监狱的灯光也不会熄灭,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监控犯人的睡眠状况,防止任何异常行为发生。
即使在睡觉时,犯人也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,手不能放到被窝里,必须露在外面,以便监控人员随时观察。
秦城监狱的人员选拔与工作强度
2017年,公安部发布了一份遴选人民警察的面试公告,其中明确指出秦城监狱的岗位招聘信息。
当时有100人获得了面试资格,这一数字虽然看似不小,但实际上通过面试进入秦城监狱工作的人数极为有限,最终只有20人成功获选。
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监管一处到监管三处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级,而监管三处的岗位明确限定仅限女性。
从这次招聘男女比例来看,男性占了绝大多数,比例高达9:1,女性仅占极少数。
原因在于秦城监狱的工作强度非常高,加班成为常态,夜班轮值也不可避免,尤其是在监管任务重的情况下,夜间监控和安全巡查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加。
对于很多女性来说,这种高强度工作对身体是一种考验,有些人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长时间适应。
正因为如此,秦城监狱在招收新干部时,设定了极为严格的标准。
首先,入选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这包括法律法规、监狱管理制度及公安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。
其次,背景审查也是关键的一环,所有候选人的个人经历都需要经过严格核查,确保背景“干净”,无不良记录或瑕疵。
除此之外,候选人还必须具备至少两年以上的基层公安工作经历。
此外,秦城监狱的工作内容也比普通监狱更加精细化。
监狱管理人员除了日常巡逻和监控外,还要随时关注犯人的行为动向,定时检查犯人是否按规定执行作息、进行记录和报备。
对于女性管理人员来说,监管三处的岗位要求也有一定针对性。
监管三处主要负责特殊女性服刑人员的管理,这一岗位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耐心。
参考资料:[1]姚伦.秦城监狱的由来[J].武汉文史资料,2007(11):10-12
Powered by 教你快3计算下期和值最准办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